10月22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分委员会指导,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联合主办的“智能升级,何以为师”暨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工作启动会在华师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方式,现场全程同步直播,在线参会和线上直播观会的人数最高达17196人。现代中庆作为技术支持单位提供全程录播、直播服务,并代表“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作专题报告。
探索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模式
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教授牵头联合全国高校和等企事业单位,成立了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教研室将探索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模式,贯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以培养胜任智能化挑战的教师,助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会上,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副处长郝杰表示,教育部在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总体框架下启动了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搭建集体教研室信息平台,旨在激活基层教学组织的活力,助力教师教研朝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普惠、更加个性的方向发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副处长郝杰致辞
打造有影响力的全国示范性教研平台
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姜琳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呼唤具有智能教育素养的教师。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虚拟教研室是信息时代新型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其承载着撬动课堂革命,重塑教学生态,建设高校教研文化的时代使命。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姜琳致辞
华师副校长陈文海在致辞中表示,加强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培养,是党和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智能时代的教育呼唤具有智能教育素养的教师。希望虚拟教研室能通过更深层次和更宽广度的教师教研交流,积极探索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新样态,为未来教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推动“智慧融合、创新发展”和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文海致辞
共建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共同体
“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专家组成员胡小勇教授作了教研室建设方案汇报,表示虚拟教研室以服务职前教师(师范生)和各类在职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核心,将共建“基于华师、面向广东、服务湾区和辐射全国”的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共同体,从而培养胜任数字转型与智能升级挑战的教师。
虚拟教研室将对创新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联动大中小学教师虚拟教研,高质量开展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教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虚拟教研室未来的建设内容将围绕四个部分开展。一是“创新教研形态”,研究协同教师培养跨部门合作与多技术赋能作用的教研团队协同运行机制,构建以“线上线下相融合混合教研”为主模式;二是“加强教学研究”,组织参建成员开展“五类子课题研究”;三是“共建优质资源”,包括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知识图谱、优质课程、培训教材、教研资源等;四是“开展教师培训”,以“课程研修、课例研磨、课题研究”为载体,聚焦“教研问题”,培养智能教育的“种子教师”和“领头雁校长”。
虚拟教研室主持人胡小勇教授作建设方案汇报
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师“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共建单位,公司副总经理刘阳博士作为基地代表作专题报告。现代中庆基于人工智能精准教研产品和数千所学校的智能研修实践经验,通过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建“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针对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中的难点、痛点和核心需求,以人工智能技术助推师范生高质量培养为导向,开展师范生教学能力智能实训系统建设,构建“3+4”职前职后一体化智能实训平台,为虚拟教研室应用开展提供专业化、智能化、前沿化的技术支撑。
刘阳博士作《人工智能助力师范生教学实训质量提升》专题报告
启动会还邀请了包括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专家组副组长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副主任委员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单位成都师范学院唐瓷教授、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李立副院长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教研报告和分享,分别就“数字化转型”“5G+智慧教育”“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智慧教育生态”等研究主题,为线上和线下共一万七千余名观众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祝智庭教授作《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