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历时两天的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启动会在古都西安圆满闭幕。本次会议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承办,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和西安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协办,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试验区、试验校代表,陕西省教育行业代表等600余人参会,共同见证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本次大会聚焦“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师专业发展融合的理念、方法和路径。
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韩骏,中央电化教育馆专题教育资源部处长曾祥翊、副处长洪文秋,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马小强,陕西省教育厅信息化处副处长刘贺英,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朱选文,西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程军安,西安市长安区副区长梁文辉,西安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张西强,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鹏程,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刘清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胡小勇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文兰教授,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孙发勤教授等。
开幕式由曾祥翊处长主持。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韩骏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指出央馆智能研修平台是中央电化教育馆整合专家和企业多方资源,实现技术与研修融合十年磨一剑的成果,央馆智能研修平台的应用将开启教师研修模式的重要变革。韩馆长强调教师研修应具备4个特点,即要以真实课堂为基础,突出研修共同体,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教、研、训、用一体化。韩馆长要求各试验区、试验校在应用智能研修平台过程中,要重视系统组织、突出研用一体、具备案例意识。
陕西省教育厅信息化处副处长刘贺英、西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程军安、西安市长安区副区长梁文辉在开幕式上致辞,向与会代表分别介绍了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教育信息化及教师教育发展情况,对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的启动表示热烈祝贺。
专家报告环节由洪文秋副处长主持。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刘清堂教授做了题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模式及应用》的报告。针对已有区域研修模式缺乏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导致研修过程中沟通成本高、整体效率较低等问题,刘教授提出了四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模式,并辅以成功案例进行讲解,从模式上为试验区开展智能研修活动提供了有效参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胡小勇教授做了题为《技术赋能问题化教学》的报告。胡教授介绍了借助智能技术开展问题化教学教研的有关实践,为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指导。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文兰教授做了题为《项目式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的报告。针对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应用的现状与困惑,张教授提出了国家课程项目化设计和信息技术赋能的项目式学习,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借鉴。
专题培训和交流分享环节由马小强社长主持。在专题培训环节,曾祥翊处长向试验区、试验校代表做了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相关部署。曾处长从顺应国家发展战略、聚焦“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服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三个方面阐释了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强调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聚焦‘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创新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的理念、思路、方法、模式和机制,推动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基础教育教学及教研改革要求”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坚持“地区主导、专家引领、企业支持”和“技术驱动、精准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原则,提出“指导、交流、培训、研究、服务、激励”六大实施策略,以保障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曾处长要求各试验区、试验校应尽快部署平台,根据会议精神做好顶层设计,有序推进智能研修平台的应用,积极总结研修成果,注重凝练智能研修平台创新应用案例。
中央电化教育馆专题教育资源部干部李阳针对央馆智能研修平台的功能与应用做了专题培训。李阳重点培训了央馆智能研修平台提供的基础教研、大规模在线教研、智能精准教研和混合协同教研四大应用层次,六大功能模块,和在线备课、在线磨课、优质课评选、大规模在线听评课、智能精准教研、基于专递课堂教研、基于名师课堂的教研和基于名校网络课堂的教研等八种教研应用。李阳强调智能精准教研是央馆智能研修平台的核心特色,能够对课堂教学师生行为数据实现常态化、伴随式记录,生成智能化精准学情分析报告,以支持教师开展个人自主反思、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对比分析和单个教师行为周期画像分析,同时支撑区域和学校构建覆盖全学科、全年级的优质课例资源库。
在交流分享环节,试验区代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孟薇、试验校代表甘肃省兰州外国语学校校长张润娥和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咸嘉小学校长陈艳萍交流了各自的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的思路与方案。
案例展示环节由李阳主持。西安市小学语文杨巧娥“名师+”研修共同体做了“名师工作室智能精准教研”的案例展示,长安区第五小学黄子函、左凯琳两位老师呈现了《花钟》和《纸的发明》两节生动的语文课,基于央馆智能研修平台的课堂教学行为AI智能分析报告,黄老师和左老师做了自我反思,研修共同体主持人杨巧娥老师做了现场点评。